河鲀

河鲀

基本资料

  • 中文名: 河鲀
  • 别名: 气鼓鱼;气泡鱼;吹肚鱼;鸡泡鱼;青郎君;刺豚鱼;艇鮁鱼;深水炸弹;河豚
  • 体型: null
  • 英文名 Tetraodontidae
  • 原产地 中国
  • 寿命 2~3年
  • 毛色 斑纹
品种介绍

中文名:河豚
英文名:Tetraodontidae
别名:气鼓鱼、气泡鱼、吹肚鱼、鸡泡鱼、青郎君、刺豚鱼、艇鮁鱼、深水炸弹、河鲀
生源地:中国
体长:14~30cm
寿命:2~3年 


形态特征及鉴别

河豚体呈圆筒形,具有众所皆知的圆滚滚身躯,一般体长在10~30cm左右,大的可达63cm以上。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。背鳍1个,无腹鳍。无鳞或有小刺。有气囊,能吸气膨胀。种类很多,大部分生活在海中,但在淡水及海、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。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,使泥沙飞起,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。因为牙齿和颌骨很坚硬,所以连极硬的贝壳也能咬碎。全体椭圆形,前部钝圆,尾部渐细。吻短,圆钝;口小,端位,横裂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,中缝明显。唇发达,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。眼小,鳃孔小,为一弧形裂缝,位于胸鳍的前方,体表密生小刺。背鳍位置很后,与臀鳍相对;无腹鳍;尾鳍后端平截。体背灰褐,体侧稍带黄褐,腹面白色;体背、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。


生活习性

食性

河豚的食性杂,以鱼、虾、蟹、贝壳类为食,亦食昆虫幼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。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。

洄游

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。暗色东方豚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,5~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;怀卵量一般在4~5万粒间。秋季水温下降,开始降河,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,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。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,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,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。进入长江的河豚于4~6月,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、鄱阳湖中产卵。

自卫

河豚的体型浑圆,主要依靠胸鳍推进。这样的体型虽然可以灵活旋转,速度却不快,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。因此,河豚演化出了迥异于一般鱼类的自卫机制。河豚受到威胁时,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,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,吓退掠食者。棘豚科的刺河豚身上甚至带有刺,膨胀时全身的刺便会竖起,令掠食者难以吞食。


养护知识

家养观赏型小河豚的养护注意事项:

1.水体要加2%的粗盐。
2.保证最多两天一定要给食物,只吃活物,最爱吃小虾,活鱼,这些鸟市都有。
3.观赏型小河豚攻击性强,最好能单条饲养。
4.如果发现未到天黑就浮出水面“睡觉”,吸气成一球,可以用东西碰碰它,逼它吐气,看是否短时间会再“睡觉”,“睡觉”时间越短,就表明水质越糟糕。
5.观赏型小河豚体表颜色越鲜艳越好,发黑、发暗就要注意了。
6.冬天要注意控制水温,22度左右比较适合。


饮食知识

河豚水温在15~17℃时仍有摄食能力,应定时投喂。进池初期先诱食,使河豚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。投喂湿的颗粒饵料,现做现喂,日投喂量为河豚体重的0.5%~3%,每天投喂1~2次。水温在12℃以下时,河豚食量明显下降。水温在10℃时,河豚基本不再摄食,这时要停止投饵。投饵时应尽量使河豚吃好,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,以防水质恶化。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,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。


相关疾病

白口病

症状:
病鱼首先口部发黑,然后变成溃疡状白化,继而上下颚的齿槽露出,呈“烂嘴”状。内部表现为肝脏淤血及线状出血痕,重症者表现特异的狂乱游动、相互撕咬的异常行动。
病因:
感染了病毒性疾病白口病,流行于高温期,病鱼以1龄以下的鱼为主。

寄生虫病

症状:
河鲀鱼体色变黑,身体瘦弱。鳃呈明显贫血症状,变为苍白色,分泌过多的黏液。失去食欲,游泳无力,逐渐衰弱而死。
病因:
由单殖吸虫异沟虫寄生在鳃瓣、鳃腔内膜引起。成虫长约1厘米,肉眼清晰可辨。但鳃瓣上的小虫仍需显微镜观察确诊。

三代虫病

症状:
游戏、摄食不活泼,体表有部分黏液白浊,胸鳍不透明。严重时可见鳃丝上有斑点淤血,鳃瓣边缘呈灰色,鱼皮肤糜烂、发红、出血、鱼鳍损伤,病鱼衰弱,最终死亡。
病因:
是扁形动物门、单殖吸虫纲、多钩亚纲的三代虫寄生在体表各处及鳃孔内膜等处所致。
治疗方法: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病鱼15~30分钟;200ppm~300ppm福尔马林浸洗病鱼25分钟,或者50ppm福尔马林浸洗14小时。


常见问题

虫纹东方豚

背腹面均光滑无棘,体背面灰褐色,具虫纹状白色花纹,胸斑小,其周围白色花斑状,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。

横纹东方豚

背腹及体侧密布细小棘,体背深褐色,具多条细浅色横带,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。全长25厘米,中小型种。

月腹刺豚

全背部及腹部面具强小棘,体背褐绿色,尾鳍灰褐色或黄色,月牙形。全长达50厘米,中型种。

暗纹东方豚

身体长椭圆形,前部钝园,渐向尾部狭小。口小,端位,横裂,上下领各具2个板状牙齿(同人的牙齿形状),唇发达,咬合力大,细裂,鳃孔小,侧位,为一弧形裂缝。眼小,可闭合,侧上位。鼻孔1对,显著。背鳍靠后,与臀鳍几乎相连。无腹鳍,尾鳍平截,后端灰褐色。侧线明显,每侧2条,分别位于背腹侧。其全身无鳞,头部、体背及腹部均披小刺,小刺为倒钩刺。体背及上侧部具灰揭色横带纹4~5条,下侧及腹部桔淡黄色至白色。胸鳍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块黑斑,臀鳍黄色。体色随体长及环境水质稍有变异。

刺豚

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。平时,刺豚身上的硬刺平贴在它的身上,看起来与别的鱼没有太大的区别;但当它遇敌时,它立即大口吞进海水,强大的水压使全身胀大2~3倍,倒下的硬刺也竖立起来,形成一个大刺球,让敌人无法下口。

绿河豚

绿河豚又叫潜水艇、金娃娃、狗头、鸡泡鱼,属于豚科观赏鱼,在野生环境中可以长到17厘米,但在水族箱中通常长不到那么大,市场上出售的多在5厘米左右,是热带观赏鱼中很受欢迎的豚科观赏鱼,与河豚属于一个品种,幼体无毒(约3厘米左右)。

黑斑叉鼻豚

俗称狗头、污点河豚,是辐鳍鱼纲豚形目四齿豚科的一种鱼类,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区,西起红海、非洲东岸,东至社会群岛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。

星斑叉鼻豚

又称模样河豚,为豚科叉鼻豚属的鱼类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毛里求斯。此种鱼有毒,主要生活区在珊瑚礁或岩礁的沙地上,在沙地挖凹窝栖息,单独出没,不会成群,最长可以达到120厘米。

白点叉鼻豚

为豚科叉鼻豚属的鱼类。分布于菲律宾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和社会群岛、北至日本以及西沙群岛海等,属于暖水性鱼类。

菲律宾叉鼻豚

又称线纹叉鼻豚,俗名黑线气规、条纹河豚、规仔,为辐鳍鱼纲豚形目四齿豚科的一种。体呈圆筒形,被覆由鳞片特化的细棘;口小。鱼体背部为淡黄或淡棕色,具8~20条深褐色纵纹;腹部乳白。尾鳍圆形。